2023-07
年初以来,长春发展农商银行为持续落实人民银行关于加强优化账户服务工作要求,立足“两个不减,两个加强”原则,致力于打造“简单、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于4月7日依托省联社成功接入吉林省市场主体准入e窗通系统,打通企业服务“快速通道”,有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e窗通”系统是政府打造的便捷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在线申请营业执照、预约银行开户、涉税服务登记等事项的办理,为企业提供“一网通办”的一站式服务。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成功接入“e窗通”系统后,作为预约开户承办银行,可利用系统平台线上预约开户,拓宽获客渠道、提升服务效率。4月20日,该行营业部受理首位预约客户开立对公账户业务,运营管理部全程跟踪保障,线上线下“无缝对接”,30分钟完成上门尽职调查,45分钟完成对公开户业务,顺利完成首笔业务办理。该行借助系统平台实现了“客户少跑路,银行多服务”,提供了超出客户预期的便捷服务,提高了获客、活客、留客能力,为下一步营销工作奠定基础。 ★文/长春发展农商银行 孙昕
2023-07
当前,场景金融已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载体。场景获客也已成为银行做大客户基数、挖掘客户资源的重要渠道。农商银行应瞄准城乡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打造各类服务场景,不断升级营销手段,持续提高营销效能,巩固普惠零售市场。一是加强合作,扩大场景营销“朋友圈”。发挥农商银行点多面广、人缘地缘等优势,以互惠互利为基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跨界合作,拓宽服务场景覆盖面,壮大客群规模。一方面,加强外部合作。在巩固现有特约商户的基础上,积极与区域内规模大、产品佳、口碑好的商户建立合作,努力在“衣食住行游娱购”等高频生活场景中嵌入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强化与政府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智慧政务、社区、医疗、交通、教育等数字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金融场景、拓展服务边界。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整合。强化统筹推动,做好资源整合,加速构建快捷高效的营销与服务体系,实现产品宣传、商户维护、全面授信等专业人员与客户经理的交叉联动,满足客户在不同的场景下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二是加强互动,提升场景营销“活跃度”。在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建“银行+行业”优质客户群等方式,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互动,切实提升客户的活跃度,增强客户黏性。一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实行清单式管理,有效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开展客户维护,及时对接需求、解决问题,让数据多跑腿,大幅度缩减商户开户开卡、办理二维码、全面授信、存款贷款的时间和交易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加强交流互动。经常性策划一些通俗易懂、与客户切身相关的交流话题,包括银行和商户的优惠活动、产品介绍,或者真假币识别、反诈骗、金融政策、市场信息等知识,适时发布美食、旅行、养生、美容等生活休闲类话题,吸引客户的关注,切实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三是加强保障,提供场景营销“动力源”。在完善自身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场景营销的基础上,坚持开放性普惠理念,加强客户之间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一方面,对内要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员工对场景业务的认识、维护和推广能力。加强过程管理,定期分析场景客户营销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员工营销积极性,实现客户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对外要推动合作共赢。在加快银行业务和商户产品融合发展的同时,尝试打破各行业的时间、空间、信息等障碍,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寻找相互合作的契合点,把自身的客户变成大家的客户,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浪费。实现“单一服务”到“一站式服务”,“单一产品”到“一揽子产品”的转变,在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增加忠实客户数量。★文/九台农商银行刘华
2023-07
年初以来,渤海银行长春分行积极推进助农新产品“渤粮贷”投产,并于2月成功落地。“渤粮贷”在运行中广获好评,截至3月末已成功发放贷款568万元,支持了11家种植户,存量审批45户,拟于4月底投放3000万元。“渤粮贷”较该行在2019年末投产的“渤农贷”实现了多个突破,即申贷主体由以普通农户为主,进阶为种粮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最高可贷额也由20万提升到500万元。据了解,渤海银行长春分行始终深入贯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求,落实《吉林省金融支持粮食安全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若干举措》文件精神,通过与吉视传媒联合开发“渤粮贷”产品,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有效助力粮食种植小农户发展,着力支持种粮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及其预付土地租金、购买农资等,全力推进租金粮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后续,渤海银行长春分行将持续深耕区域农业板块,大力推进“渤粮贷”发展,有效解决省内农业客户融资难、银行放款监管难的“两难”问题,为吉林农业发展工作再添新动力。★文/渤海银行长春分行崔爽
2023-07
5月16日,夏风和煦,“吉林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咱们村啦,谁家养牛需要贷款,快来村委会!”在长岭县前进乡前高家村,村委会的喇叭正在循环播放吉林银行的宣传信息,听到消息的村民正纷纷前往村委会。据了解,吉林银行作为吉林金融主力军,以服务乡村振兴为重心,积极发挥“支农支小”作用,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金融助农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吉行力量。近年来,吉林银行积极响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利好政策,并设计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的联动策略,通过搭建专属服务渠道,多举措推进“整村授信”业务发展,“零距离”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获得了百姓的好评和点赞。前高家村村民大多依靠养殖业脱贫致富,村民黄秀伟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了搭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快车道,黄秀伟决定要打破当前的规模瓶颈,但是想扩大养牛种群时,却陷入了资金困境。如何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致富增收,牵动着养殖户的心,这也引起了吉林银行长岭支行的关注。长岭支行的工作人员通过以“整村授信”政策为导向,走村入户了解情,迅速收集相关资料并办理贷款,及时为黄秀伟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收到贷款的黄秀伟喜上眉梢,感慨道:“以前从没想过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整村授信为像我这样的农户解决了资金难题,吉林银行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办实事。”“整村授信”是指为满足吉林银行服务辖区内乡村客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将贷款调查环节提前,以行政村为预授信单位,匹配吉林银行相应信贷产品进行授信的业务。”据吉林银行长岭支行副行长唐国莹介绍,长岭支行以整村授信为支点,聚焦农户、商户、村镇企业等市场主体,将普惠金融工作“做精做细”,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满足县域末端金融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金融活水”。吉林银行立足本土,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整村授信给农户预设资金池,把“全员走出去”与“客户请进来”相结合,将农户“找水”变成吉林银行“送水”,依托“整村授信”政策,采用“信息采集、额度预算、额度审核、贷前签约”等简易流程,从农户角度出发,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更足额、更便捷、更实惠地享受到金融服务。“通过多次实地走访,了解到该村家族式经营较多,养殖户与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老百姓对肉牛养殖行业信心十足。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摆在农户面前。”据长岭支行客户经理潘霖介绍,“整村授信”有效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需求,同时,长岭支行还联合长岭县工会,利用工会贴息政策,主动为养殖户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扩大养殖规模,为广大农户群体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此次高家村“整村授信”活动吸引数十户前来咨询,其中成功为11户农户放款百万余元。从舒适的办公室,走进农户家中、穿行大街小巷、沉到田间地头,长岭支行扎实开展“整村授信”工作。针对不同客户生产经营特点,推出多款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全方位、无差别地方便农户创业融资。“吉林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我们都看在眼里,逐家逐户地为我们办理贷款业务,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解决了我们资金缺口,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放到生产经营中,特别感谢他们。”前高家村党支部书记蔡学彬说道。脚下沾满泥土,心中充满热情。吉林银行将坚守本源主业,持续下沉服务重心,集中优势资源,高质量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新动力。 ★文/吉林银行孟凡娜
2023-07
“企业想发展和扩大规模,离不开资金支持。此前,我们计划引进7500头牛,上哪找资金困扰我们多时。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时,建行吉林省分行推出了‘裕农吉牛贷’,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感谢建行的创新和魄力!”吉林省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海峰感慨地说。 作为白城市当地一家集牧草、种牛、牛肉等产业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吉林省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养殖户)”五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合作养殖户及家庭农场带去了可观的收入。“没有太多固定资产作抵押,养殖业想贷款挺难的。‘裕农吉牛贷’产品支持我们企业发展壮大,更带动了周边10个村的养殖发展,真赞!”郑海峰说。“2021年12月,我们以活体肉牛为抵押物,成功获得建行白城分行发放的‘裕农吉牛贷’贷款5637.5万元。企业规模一下子就上来了,先是成为养殖超万头牛的企业,现在达到3.5万头牛。企业市值实现了翻倍,可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这都离不开建行的支持。”郑海峰说。据了解,吉林省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领到的贷款是全国建行系统内发放的首笔肉牛活体抵押贷款。“目前看还贷的压力并不大,首先是利息低,其次是建行为了更好地助力我们企业发展,采取的是5年循环贷,帮我们解决了资金周期问题。我们有信心将肉牛规模扩大到15万头。目前,有不少省份的人来我们这里学习,要把企业模式‘复制’到当地发展。”随着我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的推进,省内肉牛养殖行业迅速发展,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也随之增加。据建行白城分行行长薄海介绍,该行现已累计为通榆和镇赉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投放贷款2.22亿元,支持养殖规模4.1万头,解决了畜牧行业确权难、抵押难、监管难的问题。除支持畜牧业外,一季度该行共实现投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2.5亿元,在政策范围内,全力降低农户及涉农企业的融资成本。在长春市双阳区冬梅梅花鹿养殖场内,几十头身形挺拔的梅花鹿正悠闲踱步,看到有人走近,调皮地发出阵阵鹿鸣。负责人赵宏伟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纯种梅花鹿,是当地的“致富鹿”。虽然已经从事梅花鹿养殖事业20余年,但赵宏伟的养殖规模从几十头发展到如今的200多头,却仅用了短短4年时间。“我之前就是散养,没有成规模。四年前,建行到镇里给我们农户进行金融政策宣讲,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提交了贷款申请,没想到,很快7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我用这笔钱扩大的养殖规模,成立了养殖场,这200多头鹿,最起码能给我带来五六十万的收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双阳建行乡村振兴见习行长历明介绍,截至3月末,双阳建行近四年向梅花鹿产业累计投放4.2亿贷款,贷款余额1.3亿。已实现对梅花鹿从养殖、深加工、到鹿产品经销全产业链信贷支持,对双阳区各乡镇梅花鹿产业全域支持,对大、中、小经营主体的立体支持。一直以来,建行吉林省分行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制定一县一策,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省政府将梅花鹿产业列为乡村振兴十大产业之一,并出台《加快梅花鹿产业发展,打造千亿级梅花鹿产业集群》指导意见。双阳区梅花鹿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围绕梅花鹿产业发展,分支行对双阳区梅花鹿产业重点调研,政银双方合力推动,创新推出梅花鹿养殖专属贷款,产品在鹿乡镇试点,相关产品一经推出备受欢迎,仅一个月时间,就有260户养鹿户成功申请授信4540万,支用贷款2094万。在金融“活水”的源源浇灌下,鹿产业得以兴旺发展。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双阳区鹿乡镇梅花鹿总量达到16.2万只,主镇区鹿产品经销商户发展到500余户,年吞吐鲜鹿茸500吨、鹿副产品6500吨,鹿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7亿元。双阳区鹿乡镇副镇长何婷婷介绍,“多年来,双阳区建设银行从梅花鹿养殖、加工、到鹿产品经销进行全产业链信贷支持。接下来,我镇将持续深化‘政银合作’,希望建行能够充分利用鹿乡的特色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发挥建行的金融资源优势,在资金上给予鹿乡更大的支持,携手开创产业金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此前,我省提出要加快构建“十大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吉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实现吉林振兴发展突破提供有力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充分发挥国有大行担当,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有速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持续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3月末,建行吉林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377.38亿元,较年初新增28.93亿元。★文/建行吉林省分行 王晗
2023-05
年初以来,农行白山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2023年“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抢抓春季关键农时,一季度累计发放贷款0.75亿元,全力支持2023年三农春耕备耕工作,为春耕备耕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送服务上门。市县两级行成立备春耕金融服务团队,深入县域、乡镇、村屯,与村干部座谈,实地走访农户,面对面了解农户春耕及养殖资金需求,入户服务达5000余人次。二是抓服务重点。聚焦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先保障春耕备耕贷款需求。市县两级行服务团队深入到各村各户,积极为村民春耕备耕出谋划策,针对足额保障春耕备春耕信贷需求,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共备春耕。三是施优惠政策。对种养殖、加工流通、农机农资供应等重点领域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利率优惠,提升“惠农e贷”信用方式授信额度至50万元。四是创金融新品。针对乡村振兴重点县靖宇县,创新推出免抵押免担保“富民贷”试点,累计发放77笔528.5万元,支持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文/农行白山分行 王印堂 许加丽
2023-05
春意萌动,万物始生。年初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胸怀“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柳河农商银行提高政治站位,厚植“三农”情怀,提早谋划、统筹安排,全力支持春耕备耕,充分发挥县域“乡村振兴主办行”定位职能,积极践行本土金融机构责任担当。截至目前,该行安排春耕备耕信贷资金4.7亿元,现已投放2.83亿元。一是完善机制,做强保障。该行党委高站位统筹、高频次部署,实行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将信贷支持春耕备耕作为上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专项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单列信贷计划、明确推进步骤。积极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鼓励多劳多得、早劳早得、快劳快得,树立全行“贷款论英雄”考评导向,通过开展“农户贷款PK竞赛”“支农服务万里行、金融活水润乡村”“百日奋战”“全员贷款营销”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全行备春耕贷款营销发放积极性、主动性。二是精准对接,加强宣传。开展“常态化”走访和“清单式”对接,及时摸清县域各类农业主体春耕资金需求。分管领导徐大伟副行长带队赴安口、城关、圣水等县域农业大镇,与乡镇政府联合开展备春耕金融服务对接会,现场宣传金融产品、金融政策,了解客户金融需求,“一户一策”制定授信方案,提高产品匹配度,实现信贷精准营销。此外,广泛运用电话、微信公众号、村屯微信工作群等线上渠道进行宣传。截止目前,实现了全县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的线上线下宣传全覆盖,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三是加大供给,快速放款。及时跟进“米袋子”“菜篮子”需求步伐,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创新担保方式,丰富抵质押物品种,与第三方监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3月份,成功发放粮食存货质押贷款2笔,金额620万元;加大对姜家店乡大米、向阳镇寒富苹果、安口镇大榛子、凉水镇黄牛等规模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粮满仓”“果农乐”“畜牧丰”等专属贷款服务水平。在合规基础上,不断提高办贷和审批效率,推进“限时办结制”“审批零库存”,加快投放节奏,确保不误农时。截止目前,涉农贷款余额为13.88亿元,较年初增长1.2亿元。四是科技赋能,优化服务。按照“有建档必有评级、有评级必有授信”原则,持续推进“整村授信”,优化授信、用信流程,上线数字农贷系统,推出线上信贷产品“吉信农e贷”,实现秒申、秒批、秒签、秒贷,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办贷体验。截止目前,“吉信农e贷”授信签约1429户,用信金额突破1亿元。同时,进一步强化金融科技运用能力,充分发挥聚合支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智慧柜台、自助银行、助农服务点等功能作用,推进便民服务“村村通”、普惠金融“户户通”,完善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满足各类农业主体春耕旺季大额转账、支付、取现等金融需求,全心、全意、全情为县域春耕生产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文/柳河农商银行屈子靖刘洋
2023-05
年初以来,白城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提早谋划部署,做到抢抓农时有速度,服务“三农”有温度,全力以赴支持农业农村生产。截至3月末,累计发放涉农贷款8.89亿元,同比增长64.63%,涉农贷款余额39.09亿元。一是深耕主责主业,全面开展“支农服务万里行金融活水润乡村”活动。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支持对象和重点投向,细化目标任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业务模式,合理优化审批流程。做到边开展,边总结,边调整,在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的同时,满足各类涉农主体资金需求。二是结合“整村授信”工作,开展贷款全流程跟踪服务。做到信贷需求清楚、贷款用途清楚和产业项目进展情况清楚。积极筹措专项资金6.5亿元,全部用于支持当地农户、种养大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备耕备产,确保涉农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春耕资金足额到位。截至目前,农户贷款余额10.44亿元,较年初净增1.31亿元;累计发放备春耕贷款5.51亿元,同比增长46.22%。三是大力推广“吉信农e贷”产品。全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网点通过LED、悬挂条幅、发放折页等方式做好阵地宣传。坚持“边访边放、应放尽放”原则,组织营销团队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实操、现场授信,现场解答客户签约用信相关问题等,让农户们熟知产品的优势及方便快捷。截至目前,“吉信农e贷”用信户数2711户,较年初增加1427户;用信金额27.82亿元,较年初增加1.53亿元。★文/白城农商银行 刘洋
2023-05
时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作为县域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东丰农商银行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全力支持春耕备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56亿元,其中备春耕贷款1.3亿元。把脉问诊,“早”部署。根据县域内农业特点,东丰农商行早布置、早介入、早调查,高管员工及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农户企业,从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需求入手,围绕农业生产、农资供应、农产品运输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对辖内农户详细开展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全力保障春耕备耕信贷供给,助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农资类贷款0.56亿元。科技赋能,“快”投放。为确保信贷资金的有效利用,该行积极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业务发展的赋能作用,制定“支农服务万里行,金融活水润乡村”活动方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贷模式,提高办贷效率,提升农户办贷体验,客户通过吉林农信手机银行线上申请“吉信农e贷”,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上门为其办理贷款,节省等待时间,确保春耕资金及时投放。截至目前,“吉信农e贷”授信户数775户,授信金额0.9亿元,用信额3,556万元,有效支持了农户、新型农业经营的春耕生产,满足其资金需求。整村授信,“实”支持。东丰农商银行以整村授信和“七走进”营销为抓手,组织客户经理全面对接辖内行政村,进村入户摸排春耕备耕资金需求,结合辖内农业生产特色,全力支持地方春耕备耕生产。线下积极开展外联外拓,全面摸排农资需求,扩大服务覆盖面。线上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联络群和公众号等载体,全方位宣传金融惠民政策,对有资金需求的客群逐户建档授信。根据走访建档情况,按照一般农户、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对客户分层分类管理,逐户对接,确保不漏一户,满足各类经营主体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共评级授信农户4万户,用信4,556户,金额3.5亿元。 ★文/东丰农商银行王增旭
2023-05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舒兰农商银行按照《吉林市2023年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要点》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要求,迅速行动,全面规划制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加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吉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起步之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推动全市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要以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助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舒兰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撑。 围绕落实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在提升涉农服务水平,增加涉农信贷资源,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提出工作目标。在涉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方面,舒兰农商银行信贷服务路径要不断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持续改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在涉农信贷资源不断增加方面,舒兰农商银行涉农贷款增量、增速要持续提升,农户贷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要保持较快增速;在农村信用环境持续改善方面,舒兰农商银行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要显著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持续改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各乡镇地区得到普及应用。近年来,舒兰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实施党建引领,创新金融产品,实施科技赋能,推进信用工程,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成效不断显现。截至2023年2月末,全行贷款总额59.4亿元,较年初新增1.92亿元,市场占有率高居全市第一。党建引领富农,工作体系更加健全。近年来,舒兰农商银行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将党建共建与业务发展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支农支小支散”的市场定位,始终将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践行普惠金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动力。截至2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59.4亿元,普惠金融贷款新增8亿元。创新产品助农,传输动力日益澎湃。聚焦融资难题,该行先后推出“农户循环额”“土地经营权抵押”、存货监管质押、农户强强联保、“畜牧丰”优先满足农民种植特色水稻、粮食收储加工、黄牛养殖销售等种养需求;采取与担保公司合作、第三方监管存货质押、大型牲畜活体抵押等贷款方式,优先支持李氏牧业、永丰米业、圣基公司、白翎羽绒等中小微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其中仅在2022年投放支持肉牛养殖贷款位于全省第二位。数据赋能强农,均等化服务成效凸显。该行关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薄弱、客户信用数据缺失等金融服务瓶颈,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协同优势,推出“吉信农e贷”“吉信e消费”等线上系列信贷产品,全面开展“整村授信”,使广大农村客户也能充分享受大数据应用带来的便利。截至2月末,全行“吉信农e贷”金额14110.41万元,“吉信e消费”金额7187.04万元。渠道下沉利农,金融服务近在身边。作为全市在农村地区网点数量最多的银行,舒兰农商银行持续下沉渠道,在乡镇、村庄布设240台POS机助农服务终端,实现农村居民足不出村享受服务,真正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为县域农村金融主力军,舒兰农商银行将继续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靶向定位、精准施策,使金融活水更加顺畅地流向“三农”、小微民营经济领域,奋力擦亮服务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的“金字招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金融力量。★文/舒兰农商银行田荣义